“铁面”老马——记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马福新

 

马福新(右)指导乡镇排查问题线索 

    铁面无私、疾恶如仇,面对腐败分子拍案而起,绝不退让,但是对待同志和群众却有着春风化雨般的真情。他就是元阳县纪委副书记马福新同志。

  自2004年从事纪检监察工作以来,马福新十三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在纪检监察战线上努力奋战着,曾被评为元阳县优秀纪检监察干部,2013年至2015年连续三年被考核为优秀公务员。2017年被评为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

  不畏难、敢碰硬,真抓实干树廉风

  受理信访举报324件453次;初核178件178人;立案136件149人;给予党政纪处分149人,其中县委管理干部47人;移送司法机关15人,为65名党员干部澄清了事实;挽回国家经济损失143万余元,所办的信访和案件从未受到过检举和投诉。这一串串令人称叹的数字背后,是马福新从事纪检监察工作10余年来的艰辛付出、努力奋斗。

  10余年的时间里他从一名基层干部走上纪检工作领导岗位,成为分管信访、纪检、案管工作的副书记,多年的纪检监察工作养成了他敢抓敢管、敢于碰硬、不畏强权的硬朗作风。

  “不管是谁,只要他违规违纪,就坚决查处,要敢于担当,敢于碰硬”,这是他经常教导每一位纪检监察干部的话,同时,他也是这样践行着他的誓言。2013年至今,他先后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公职人员滥用职权、贪污贿赂、私设“小金库”、违规发放津补贴及挪用、侵占民生惠农资金等违纪行为进行了严肃查处,并在全县通报典型案例;同时,通过他对全县扶贫开发领域中政策措施落实及资金管理使用存在问题的查处,引起了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制度。

  挺纪律、严惩治,挥剑斩腐护民利

  反腐工作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每一个案件就是一个攻坚战役。多年来,他坚持讲原则、讲规矩,把党的纪律牢牢挺在前面,扎扎实实地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

  2015年6月,县纪委收到时任元阳县地税局局长李正永设立“小金库”,套取国家资金并违规使用的问题线索,面对重重压力和挑战,马福新带领纪检室的同志毫不畏惧、迎难而上,不分昼夜、加班加点,仅用一周的时间就查明李正永私设小金库套取国家资金的违纪事实。李正永因违反财经纪律和廉洁自律规定,被给予留党察看一年处分,并建议上级主管部门撤销了其职务。

  2016年1月,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核心区的新街镇大瓦遮村的村民们异常的愤怒、委屈和无助,因该村村委会副主任朱正亮挪用了群众上缴的所有新农合款11.088万元。马福新接到举报后,立即成立工作组深入大瓦遮村和群众家中一一进行核查,以最快的速度,最实的证据,给予朱正亮开除党籍处分,并将其移送司法机关,及时维护了群众的利益。

深入农户家中核实问题线索

  马福新常说:“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不仅要履行党员的义务和责任,更要从体民心、察民情、观民意、护民利的立场看问题,要坚决拿起纪律武器维护群众利益”。

  讲原则、正党风,坚守权责树形象

  在日常工作中,马福新以“正人先正己,以己教他人”的方式,以铁的纪律、严的作风践行了纪检监察干部的神圣职责。

  2016年,马福新在办理一起案件时,涉及到了自己的亲属,有一位亲友打电话给他代为求情,马福新不枉私情,第一句话就是“不行,我作为一名纪检干部,不能做违反原则的事,更不能做徇私枉法的事。”随即,对亲友不留情面的进行了严肃评批教育,并叮嘱:“以后,像这种拉关系求情的事情,你们不要再做了,今天你们打电话给我就是陷我于不忠,是害我。其他生活困难上的忙我可以帮,这个忙我帮不了”。

  作为一名党员,他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摆在了心间;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他把依规依纪正身垂范、严格办案、不枉私情扛在了肩上,真正树立了纪检监察干部铮铮铁骨的形象。

  强素质、建制度,提升能力下苦功

  作为一名“老纪检监察员”,马福新不仅敢于担当、勇于负重,更善于注重学习。

  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特别是纪检监察机关“三转”后聚焦主责主业要求,他认真学习钻研党的纪律检查业务知识,严格执行“一章程、两准则、四条例、一规则”和中央“八项规定”等党风廉政规章制度,以熟练的业务技能开展纪律审查。

指导乡镇开展纪律审查工作

  他负责调整了县委反腐败协调小组,建立会议调度、案件线索移送、协调办案、定期通报等工作制度,先后牵头反腐败协调小组研究案件13件,顺利推动了重大案件的查办;他组织建立了全县纪律审查协作区制度,并在全县纪检干部培训班上亲自授课、传授经验,现场剖析解答案件查办难点问题,有效提升了基层查信办案能力。2016年,全县14个乡镇自办案件23件,全面消除了自办案件空白;2017年初他以“以案代训”的方式,抽调乡镇纪委书记协助办理案件,让他们从头到尾全程参与办案、让他们从协助办案到牵头办案,不断提高基层纪检干部分析问题和处置问题的能力;他注重以典型案例来诠释纪律规矩,先后通报了47起严重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把抓早抓小、治病救人、教育警醒体现在日常监督之中,从源头上遏制腐败问题滋生、信访苗头产生、违纪问题丛生,纪律审查的治本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忘小我、顾大局,恪守岗位不放松

  十余年来,马福新始终坚守自身岗位,默默履行职责,忘小我、顾大局,舍小家、顾大家,从没有休过一次公休假,没有请过一次事假,更没有出现过不遵守上下班纪律等情况,在处置重大、紧急案件时还经常加班加点。这十余年来,他的女儿先后完成了小学、初中、中专阶段的学习,可是他作为一名父亲,因把时间、精力全部扑在了工作上竟没有参加过一次家长会、没有为孩子的学习成绩找过一次老师、更没有去学校看过一次自己的女儿。每每想起,马福新心中充满了愧疚,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奋战纪检战线的决心。

  2016年4月的一天,他因高血压导致严重的眼底出血,在县纪委领导的多次催促下,才无奈放下手中的工作仓促赶赴昆医附二院做了眼底手术。术后,医生叮嘱他至少需要静养一个月并定期到医院复查,但术后一周他就匆匆赶回单位上班。他总是说:“时间紧、任务重,手中的案子要紧,保守治疗就行了。”之后就再也没有去做过复查和康复治疗了。其实,马福新长时间高强度、高负荷、高压力的工作导致高血压出现身体不适,身边的同事早已知晓,并劝他平时注意休息,可是他从来都是以工作重要为由不放在心上。

  严标准、践要求,言传身教重实效

  马福新为人正直谦和、平易近人,没有“官架子”,在同事、群众眼中是一位“不会发火”的领导干部,但是他对自己、对身边的同志工作标准要求很严,始终把维护群众利益、维护党的纪律规矩作为最高追求。

 

指导同事业务知识

  他坚持信访问题亲自了解、转办过程亲自督促、落实核查亲自跟踪。并督促信访、纪检、案审等部门制定岗位职责制度,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要求落实好接访、转办、核查等工作,从严从实按标准落实好纪律审查每一个环节。

马福新清正廉洁,带头践行“三严三实”,模范遵守党规党纪和国家法律法规。他常说:“作为一名纪检干部,忠诚最重要,担当是关键,廉洁是本钱。所以,不管是在平时工作、生活中,还是在查办案件中,马福新始终克己奉公,廉洁自律,从不接受相关利益人的吃请和礼品礼金,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一直言传身教影响着身边的同志。(普有红 吴芳)

“铁面”老马——记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马福新

发布时间:2018-03-06 11:30

 

马福新(右)指导乡镇排查问题线索 

    铁面无私、疾恶如仇,面对腐败分子拍案而起,绝不退让,但是对待同志和群众却有着春风化雨般的真情。他就是元阳县纪委副书记马福新同志。

  自2004年从事纪检监察工作以来,马福新十三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在纪检监察战线上努力奋战着,曾被评为元阳县优秀纪检监察干部,2013年至2015年连续三年被考核为优秀公务员。2017年被评为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

  不畏难、敢碰硬,真抓实干树廉风

  受理信访举报324件453次;初核178件178人;立案136件149人;给予党政纪处分149人,其中县委管理干部47人;移送司法机关15人,为65名党员干部澄清了事实;挽回国家经济损失143万余元,所办的信访和案件从未受到过检举和投诉。这一串串令人称叹的数字背后,是马福新从事纪检监察工作10余年来的艰辛付出、努力奋斗。

  10余年的时间里他从一名基层干部走上纪检工作领导岗位,成为分管信访、纪检、案管工作的副书记,多年的纪检监察工作养成了他敢抓敢管、敢于碰硬、不畏强权的硬朗作风。

  “不管是谁,只要他违规违纪,就坚决查处,要敢于担当,敢于碰硬”,这是他经常教导每一位纪检监察干部的话,同时,他也是这样践行着他的誓言。2013年至今,他先后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公职人员滥用职权、贪污贿赂、私设“小金库”、违规发放津补贴及挪用、侵占民生惠农资金等违纪行为进行了严肃查处,并在全县通报典型案例;同时,通过他对全县扶贫开发领域中政策措施落实及资金管理使用存在问题的查处,引起了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制度。

  挺纪律、严惩治,挥剑斩腐护民利

  反腐工作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每一个案件就是一个攻坚战役。多年来,他坚持讲原则、讲规矩,把党的纪律牢牢挺在前面,扎扎实实地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

  2015年6月,县纪委收到时任元阳县地税局局长李正永设立“小金库”,套取国家资金并违规使用的问题线索,面对重重压力和挑战,马福新带领纪检室的同志毫不畏惧、迎难而上,不分昼夜、加班加点,仅用一周的时间就查明李正永私设小金库套取国家资金的违纪事实。李正永因违反财经纪律和廉洁自律规定,被给予留党察看一年处分,并建议上级主管部门撤销了其职务。

  2016年1月,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核心区的新街镇大瓦遮村的村民们异常的愤怒、委屈和无助,因该村村委会副主任朱正亮挪用了群众上缴的所有新农合款11.088万元。马福新接到举报后,立即成立工作组深入大瓦遮村和群众家中一一进行核查,以最快的速度,最实的证据,给予朱正亮开除党籍处分,并将其移送司法机关,及时维护了群众的利益。

深入农户家中核实问题线索

  马福新常说:“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不仅要履行党员的义务和责任,更要从体民心、察民情、观民意、护民利的立场看问题,要坚决拿起纪律武器维护群众利益”。

  讲原则、正党风,坚守权责树形象

  在日常工作中,马福新以“正人先正己,以己教他人”的方式,以铁的纪律、严的作风践行了纪检监察干部的神圣职责。

  2016年,马福新在办理一起案件时,涉及到了自己的亲属,有一位亲友打电话给他代为求情,马福新不枉私情,第一句话就是“不行,我作为一名纪检干部,不能做违反原则的事,更不能做徇私枉法的事。”随即,对亲友不留情面的进行了严肃评批教育,并叮嘱:“以后,像这种拉关系求情的事情,你们不要再做了,今天你们打电话给我就是陷我于不忠,是害我。其他生活困难上的忙我可以帮,这个忙我帮不了”。

  作为一名党员,他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摆在了心间;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他把依规依纪正身垂范、严格办案、不枉私情扛在了肩上,真正树立了纪检监察干部铮铮铁骨的形象。

  强素质、建制度,提升能力下苦功

  作为一名“老纪检监察员”,马福新不仅敢于担当、勇于负重,更善于注重学习。

  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特别是纪检监察机关“三转”后聚焦主责主业要求,他认真学习钻研党的纪律检查业务知识,严格执行“一章程、两准则、四条例、一规则”和中央“八项规定”等党风廉政规章制度,以熟练的业务技能开展纪律审查。

指导乡镇开展纪律审查工作

  他负责调整了县委反腐败协调小组,建立会议调度、案件线索移送、协调办案、定期通报等工作制度,先后牵头反腐败协调小组研究案件13件,顺利推动了重大案件的查办;他组织建立了全县纪律审查协作区制度,并在全县纪检干部培训班上亲自授课、传授经验,现场剖析解答案件查办难点问题,有效提升了基层查信办案能力。2016年,全县14个乡镇自办案件23件,全面消除了自办案件空白;2017年初他以“以案代训”的方式,抽调乡镇纪委书记协助办理案件,让他们从头到尾全程参与办案、让他们从协助办案到牵头办案,不断提高基层纪检干部分析问题和处置问题的能力;他注重以典型案例来诠释纪律规矩,先后通报了47起严重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把抓早抓小、治病救人、教育警醒体现在日常监督之中,从源头上遏制腐败问题滋生、信访苗头产生、违纪问题丛生,纪律审查的治本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忘小我、顾大局,恪守岗位不放松

  十余年来,马福新始终坚守自身岗位,默默履行职责,忘小我、顾大局,舍小家、顾大家,从没有休过一次公休假,没有请过一次事假,更没有出现过不遵守上下班纪律等情况,在处置重大、紧急案件时还经常加班加点。这十余年来,他的女儿先后完成了小学、初中、中专阶段的学习,可是他作为一名父亲,因把时间、精力全部扑在了工作上竟没有参加过一次家长会、没有为孩子的学习成绩找过一次老师、更没有去学校看过一次自己的女儿。每每想起,马福新心中充满了愧疚,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奋战纪检战线的决心。

  2016年4月的一天,他因高血压导致严重的眼底出血,在县纪委领导的多次催促下,才无奈放下手中的工作仓促赶赴昆医附二院做了眼底手术。术后,医生叮嘱他至少需要静养一个月并定期到医院复查,但术后一周他就匆匆赶回单位上班。他总是说:“时间紧、任务重,手中的案子要紧,保守治疗就行了。”之后就再也没有去做过复查和康复治疗了。其实,马福新长时间高强度、高负荷、高压力的工作导致高血压出现身体不适,身边的同事早已知晓,并劝他平时注意休息,可是他从来都是以工作重要为由不放在心上。

  严标准、践要求,言传身教重实效

  马福新为人正直谦和、平易近人,没有“官架子”,在同事、群众眼中是一位“不会发火”的领导干部,但是他对自己、对身边的同志工作标准要求很严,始终把维护群众利益、维护党的纪律规矩作为最高追求。

 

指导同事业务知识

  他坚持信访问题亲自了解、转办过程亲自督促、落实核查亲自跟踪。并督促信访、纪检、案审等部门制定岗位职责制度,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要求落实好接访、转办、核查等工作,从严从实按标准落实好纪律审查每一个环节。

马福新清正廉洁,带头践行“三严三实”,模范遵守党规党纪和国家法律法规。他常说:“作为一名纪检干部,忠诚最重要,担当是关键,廉洁是本钱。所以,不管是在平时工作、生活中,还是在查办案件中,马福新始终克己奉公,廉洁自律,从不接受相关利益人的吃请和礼品礼金,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一直言传身教影响着身边的同志。(普有红 吴芳)